在朋友眼裡,敏敏是一個很善待自己的人。她過著規律的生活,做著別人看來辛苦、但自己喜歡的工作,吃著喜歡吃的東西,買喜歡、品質好而可以用很久的東西。不過,對於敏敏的媽媽來說,總覺得敏敏「很任性」,「花太多錢買東西」,使得敏敏與媽媽常常會有一些零星的小衝突。
那天,敏敏媽媽到敏敏的工作室,正巧看到敏敏買了一束花回來。媽媽忍不住問:「你幹嘛買花?」
「今天天氣很好,我想買一束花插瓶,工作室看起來也會比較有朝氣。」敏敏沒說出來的話是:因為我看著花,會讓我心情很好。
「幹嘛花錢買這種沒有用的東西?你又亂花錢了。」媽媽一邊碎念一邊拿出一堆衛生紙。「我幫你買了一些衛生紙,以免到時候被別人買光沒得用。」
「你幹嘛又買衛生紙?上次你帶來的那些我根本還沒用完,而且我工作室很小,這些很佔空間,又沒有用到那麼多……」敏敏很洩氣,不知道跟媽媽說幾次了,媽媽總是會購買「大量」的民生用品,或是留下很多「以後用得到」,但其實根本不太用得到的物品:大量的塑膠袋、免洗筷、吸管、免洗餐具、各種調味包……族繁不及備載。除了爸媽住的家裡到處都是,現在似乎也蔓延到她的工作室來。
「這些以後都用得到啊!」每次,媽媽都是這樣回她,但對敏敏來說,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,囤積著這麼多現在用不到的東西,就是會讓她覺得沒有意義而煩躁。
更煩躁的是,對於媽媽來說,東西只分「有用」、「沒用」,所有「有用」的東西,都會讓媽媽有很大的安全感,似乎能填滿內心的匱乏。但當這個東西是敏敏喜歡的,可以帶來「喜悅」、「讓心情變好」……,對於媽媽來說,那就是沒有用的東西。 似乎,讓生活充滿了「喜歡的事物」,是一種任性、自私、浪費的行為。於是,媽媽買了、囤了一大堆看似有用、但其實幾乎用不到或用不完的東西,讓很多東西充滿自己的生活,得到很多的安全感
然後,不准自己可以快樂。
於是,敏敏忍不住想:「對媽媽來說,什麼是真的『需要』的東西呢?是好像有用但用不到的那些,還是自己喜歡的那些?」
—
你的生活,是被很多事物包圍,還是被喜歡的事物包圍?
對你來說,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是什麼?
什麼情況,可以帶給你真正的滿足感與幸福感?
你,願不願意讓自己快樂一點,而不用帶有太多的罪惡感呢?
若是你快樂,或對自己好一些,你擔心會虧欠誰呢?
或許,我們都可以想想這個問題。
*本文案例均經大量改編,如有雷同純屬巧合。
==========
心曦心理諮商所 預約諮商:https://reurl.cc/V6MKR6
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