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8903826 2503995976499378 6361614479758721024 N (1)

【讀心書:《被殺了三次的女孩》是誰殺了她?】

【讀心書:《被殺了三次的女孩》是誰殺了她?】

「我的女兒被殺了三次:一次是被兇手殺死的,一次是被不受理報案的警方殺死的;一次是被媒體殺死的。」

這本書的內容,是週刊記者清水潔,在一個女大學生被人刺死後,一點一滴抽絲剝繭,對抗各種不友善的體制,幫這個女大學生找到「真相」,詳加紀錄過程的一本書,這起案件也催生了日本的《跟蹤騷擾行為規範法》。

這個案件不只可怕,還在於事件發生後,這個女孩被對待的方式。警察與媒體放出各種不實的女孩個人資訊,加上因為找不到兇手,因此媒體全部聚焦在女孩身上,受害的女孩被營造出拜金、現實,甚至出現了「責怪受害者」的氛圍。

看這本書時,我剛寫完《他們都說妳「應該」》一書,想起許多我寫到的書籍內容,也想起許多台灣的社會事件,兩相對照,對於女性受害者時常成為「被檢討」、「應該要限縮行為減少自己被害」的情況,深有所感。書中的兇手正是女孩的前男友,其男友是恐怖情人,長期威脅她與她的家人的人身安全。但當女孩想要求救時,警察卻不以為意,甚至認為「收了禮物才說要分手,這是你的問題吧?對方生氣也正常吧?」

但前男友的行為,其實已經超出了正常生氣範圍非常多,甚至,這種因為對方沒辦法被自己控制、愛著自己,就想要毀掉對方的「自戀受傷」,他的情緒行為已經巨大到可能會毀滅自己與他人。

而偏偏,這個前男友,還有錢、有資源。

悲劇,於是發生。

在這本書裡,或許會看到對於體制的無能為力,輿論的形成:對於女性標籤的既定印象:「只要你是乖女孩,你就會沒事;你會有事,一定是因為你不夠乖、一定是你哪裡有問題。」這種傾向檢討女性的現象;以及,一個人如何努力、找尋資源,孤軍面對整個體制的壓迫。

這位作者,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,而非息事寧人、較為輕鬆的道路。

憑藉著,不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正義感,而是深深地對被害者、被害者家屬的同理,了解媒體、社會這些看似「理所當然」的信念與語言壓迫的不合理–

於是,他完成了這本書,也在他的不放棄中,間接促成一個社會的進步與改變。

《被殺了三次的女孩:誰讓恐怖情人得逞?桶川跟蹤狂殺人案件的真相及警示》

★城邦花園:https://lihi.vip/McEMz
★博客來:https://lihi.vip/EH1kl
★金石堂:https://lihi.vip/SiGvy
★誠品:https://lihi.vip/9aU5w
★讀冊生活:https://lihi.vip/s6shN